幾年前,雙十一的時候,各大電商平臺都會邀請明星在當晚舉辦各種活動,為購物嘉年華搖旗吶喊,電商平臺也賺了不少錢。大家可能都發現今年的雙十一購物嘉年華特別冷清,阿里巴巴和天貓不再滾動播放成交額不再邀請當紅明星為這個節日站臺,京東購物的反應也很平淡,各大新聞媒體都沒有報道過今年雙十一的各種交易數據和成交量,以及物流快遞。這些購物嘉年華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嗎?
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增加,如果人們沒有錢,這種年度營銷噱頭遲早會很酷很啞。后疫情時代,人們用什么來消費?值得大家和政府部門深思。更不用說雙11了,連6.18購物節、雙12等節日遲早會涼,原因很簡單。
一方面,人們沒有錢,可支配的收入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坑消費者沒有討論,企業越來越傲慢,這些所謂的購物嘉年華,是企業營銷的噱頭,創造了這個節日。

雙十一和雙十二·這種購物節遲早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原因如下:
先漲價后降價的營銷套路早已被識破
我兒媳喜歡一件衣服。半個月前,價格是1600元,優惠券收到后折扣是100元!前天,我的上帝,價格已經變成了2480元,折扣是1980元。這種以消費者為韭菜的營銷模式和常規遲早注定會讓這些活動變得涼爽。消費者不是傻瓜。他們早就看穿了商家的常規,先漲價再降價,最后以原價購買。這種常規不起作用
在今年的雙11之前,新聞媒體已經曝光了這種銷售慣例。一個服裝品牌的羽絨服雙11先漲價,然后降價。曝光后發表相關聲明,水平連小學生都沒有。有網友反饋,他們買的東西先漲價200多元,最后降價200多元。最終購買價格僅比雙11便宜0.28元。這個套路顯然是把我們的消費者當傻子。
許多互聯網賣家,包括許多品牌電子商務、企業,這些人喜歡聰明,無利可圖,雙十一前宣傳活動優惠,用各種手段,降價實際上是價格,很多人發現他們買東西比平時貴得多,有些只便宜幾美分,這些肆無忌憚的企業只是把消費當作傻瓜。有多年的網上購物經驗,不再容易被愚弄。

人們真的沒有錢,可支配收入大大降低
如果我們站在購買端,因為疫情,這幾年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艱難。有的人半年多沒上班,沒有一分錢的收入,還有房貸和車貸需要換;很多個體工商戶半年不經營,還要承擔租金、水電費;許多中小企業破產。人們的收入水平大大降低,收入大大降低。即使他們有收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必須先償還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支付取暖費和物業費。除了這些基本的生活費用外,人們基本上沒有多少錢來迎合這個購物節。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真的沒有錢。
快遞物流影響,快遞物流行業越來越大。很多東西付款后,商家無法第一時間及時發貨,導致很多東西即使買了也無法使用。最好在線下實體店購買。買了之后可以直接帶回家,也很方便快捷。

人們的消費習慣越來越理性
幾年前的雙十一,很多人基本都是為了迎合商家,在商家的各種套路下,成功幫助各種電商去庫存,不管家里需不需要,反正是因為便宜買的。
今年,消費者顯然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一般來說,他們不需要買。不管企業有多愚蠢,他們都不會買。
現在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越來越透明,很多人會貨比三家,最后發現在實體店買的東西比在網上買便宜得多。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看穿商家的套路,隨著人們的消費習慣越來越理性,單身日遲早會退出人們的視野,因為這樣的購物節是不正常的。
商品質量一般,售后服務差,投訴多退貨難
雙十一和雙十二·這種購物節遲早會很酷,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因為產品的質量真的很一般,沒有商家的宣傳和承諾那么好。很多衣服和電器只是圖片效果。真正拿到之后,質感真的很差。每年雙十一之后都會有大量的退貨和投訴,很多都會因為物流快遞而遇到退貨困難。

因此,我認為如果人們的收入水平沒有提高,人們就沒有錢消費,如果企業仍然盲目地欺騙大多數消費者,雙11、雙12和6·這樣的購物節遲早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因為消費者不是傻瓜,消費習慣也越來越理性。